从李元芳开始_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我与明教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我与明教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6/9页)

,庚戌之变时发现不对劲,又第一个进京勤王,哪怕根本没跟蒙古人交锋,也让嘉靖龙颜大悦,后来提督京营,主持开放马市,一时风头无二。

    只不过此人得势后,骄傲自满,连义父严嵩都不放在眼中了,被陆炳收集罪证,挑唆其手下投奔蒙古,坐实罪名,仇鸾本就生病,被这么一整,基本是惊惧而亡,死后三天就被暴怒的嘉靖下令开棺戮尸。

    显然作为嘉靖的奶兄弟,陆炳耳濡目染,斗起人来毫不含湖,更因为仇鸾罪大恶极,上下多有痛恨,陆炳将之整死,民间还流传着“智除仇鸾”的美名,大加赞扬。

    陆炳对于除去仇鸾,语气里也有自豪,但提到白莲教在塞外的势力,又有叹息:“这等恶贼把持边关,上行下效,军中将领只知盘剥士兵百姓,不知保家卫国,许多人饱受摧残,不堪其苦,跨越长城,投了鞑子……”

    李彦默然。

    每逢乱世,都有百姓为了求生存,宁愿逃去蛮夷之地,也不愿待在中原。

    比如隋末之时,就有大量汉人逃去突厥,后来贞观年间,李世民还特意将汉民从突厥人手中迁移回来,增加人口。

    但明朝如今还不算王朝末年,大量边民外逃向蒙古,就实在触目惊心,一方面是官吏腐败,明军在噶人头的军功政策下,特别喜欢杀良冒功,倒霉的自然是边境的百姓。

    另一方面则是有宗教扇动挑拨了。

    陆炳也道:“这些逃民在边境,开辟了‘板升’,此为蒙古语中村庄之意,但他们并没有如蒙古人那般生活,还是如汉人一般农耕求存,之间多有联合,白莲教就是其共同信仰,越来越多的板升之民投入萧芹麾下,势力不断庞大。”

    李彦微微点头:“那就难怪会封为国师……”

    俺答汗会封萧芹为国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