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_第八百七十章 百官定制,气数化蛟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章 百官定制,气数化蛟龙! (第3/10页)


    第二次是隋唐时期,宰相的职能被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瓜分,成了分权制。

    最后一次就是明初,朱元璋直接废除宰相制度,将六部纳入皇帝直接管辖范围,同时又将御史台凌驾于六部之上,既达到了分流相权的目的,也健全了监督机制。

    从当时来看,确实不错。

    但很可惜,这样高度集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工作的负担变得无比沉重,就不说后面的皇帝了,朱元璋自己都因为奏折的字多而叹息,“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其实还是奏折太多闹的。

    这一点唐朝的时候,李彦就有过感叹,李治那般揽权,自己处置不了,不得不交给武后处理政务,最后养出一个权力怪物,又是何苦?

    皇帝都希望集权,恨不得把所有权力都归于自己手中,但一个国家那么多事情,权力给你了,你要能顾得上来。

    所以宰相没了,但明朝皇帝不得不组建秘书团体,来替他分忧,最终演化成了内阁。

    没有宰相擅权,内阁照样可以出权臣,关键是这种政治机构的不稳定,还对于明朝的政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所以凡事都要有个度,中央集权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得开始放权。

    李彦对于接下来中书省管理的六部具体职权,就有相当大的提升。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考课黜陟,封授策赏,定籍终制,下设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各设司长。”

    “任命高俅为吏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杨兴为吏部侍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