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4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21节 (第1/5页)

    物理学家把这些因素包括到我们的模型中,去拟合观测得到的脉冲到达时间,模型预言和实际观测之间的差别称为计时残差。

    计时残差就蕴含着没有包括到模型里的物理现象,例如……原初引力波。

    引力波导致的脉冲到达时间变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相干性,二是四级性。

    所谓相干性,指的就是引力波会对所有阵列中的所有脉冲星同步产生影响,而有些效应——如脉冲星星震只会对单个脉冲星的计时产生影响,不同脉冲星之间的星震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四极性则是指引力波的效应在旋转180°的方向上是相同的,在旋转90°和270°的方向上则是相反的。

    定性地说。

    对于两颗脉冲星,如果它们的相对地球的夹角是0°或180°,它们的计时残差应该是正相关的,反之如果它们的相对地球的夹角是90°,它们的计时残差应该是反相关的。

    通过仔细的计算,可以得到相关性随夹角的变化,就是著名的heiling-down曲线。

    而其它能导致相干性的因素很难具有四极性,因此如果能发现不同脉冲星计时残差间的相关满足heiling-down曲线,就能说明探测到了宇宙中的引力波背景。

    后世这类【脉冲星探测器】还有个名字,叫做脉冲星计时阵。

    兔子们的天眼fast,就靠着脉冲星计时阵发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证据。

    顺带一提。

    目前引力波这块最前沿的成果是已经发现了标量横向极化引力波,这和广相是有点偏离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引力波只有张量极化模式。

    当然了。

    如果就此说广相是错误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