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98节 (第1/6页)
例如有不少人认为氢弹其实压根并不存在于敏构型,兔子们和海对面其实都是t-u构型。 为了证明这个说法,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所谓的科普: 【网传的于敏构型虽然厉害,但是它并不能减少氢弹的维护成本和延长使用寿命,兔子们和海对面的氢弹原理基本相同,核装药也都是采用的氘化锂6。氘化锂6是一种化合物,并不存在所谓的衰变期,无论什么构型都没法改变其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延长寿命一说。】 【实际上氢弹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其电子、塑料、橡胶等易老化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的寿命主要取决于自身材料以及加工工艺,海对面在这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其热核弹头的平均寿命接近30年,而包括华夏和大毛在内的其他国家平均只有约15年,和海对面差得远呢。】 这种其实是最恶心、也是最恶毒的一类科普。 它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不少专业术语,让你听起来不明觉厉,为它的“权威性”提供佐证。 同时更多的内容听起来简单明了,似乎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所谓的真相,带着极大的误导性。 但事实上呢。 这类科普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细节: 气体助爆,也就是引爆机制。 这其实才是氢弹的命脉! 研发过氢弹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氢弹的逻辑结构呢,其实就是在反应设备的内部装上小型原子弹,原子弹经过核裂变爆炸后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和中子。 随后氘化锂6迅速分解成氘和锂,锂又和中子结合产生氚。 最后氚和氘在极高温下发生聚变反应,氢弹爆炸。 但如果你真的按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