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藕丝风送凌波去 (第3/6页)
是什么好兆头,只能说江山坐得不稳当,朝廷开始防患于未然。为了避太子爷的名讳,老爷做主速让公子更名,改成德为性德,不过这也只是在落款时才有的分别,口头上的称呼仍然是和原先一样的。 公子年后就要参加恩科廷对了。本该是三年前就了的事儿,可那场来势汹汹的寒疾让公子在榻子上一连卧病了两个多月才见好,当年不少和公子同榜的国子监监生如今都一一在馆阁里领了差事,有几个甚至还在六部挂了职。我依稀记得那回发榜的时候,大奶奶特意吩咐安总管把府里大大小小的院门全给栓紧,为的就是不让公子听见送榜时锣鼓喧天的声响。子清哥甘愿罚俸,硬是推了宫里的差事专程来府里陪公子下棋散心,公子面上强撑着,可下一盘输一盘,心思全然不在棋盘上。子清哥起先愣是东拉西扯,关于廷对的事儿只字也不敢提,直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钟鼓楼那块隐隐传来,子清哥才笑说“总是先有了洞房花烛夜,才轮得到金榜题名时。” …… 康熙十四年乙卯,年卅夜。 宫里依旧例赐晚宴,庶妃娘娘特意吩咐要看小福格,大奶奶便让寒玉抱着孩子随她一块儿进宫。少奶奶则留在府里和齐布琛姨娘一道布置拜祭祖宗的贡桌和香案,预备着老爷和大奶奶回府后不误了焚香磕头的时辰。府里各房各院儿的丫鬟小厮一用过晌午饭就被集齐到花园子的长案上包除夕夜的饺子,不光是府里自己吃,还要在府门口搭棚子舍给路边的叫花子和过不起年的穷人。 沿着什刹海钟鼓楼一带住的多是和我们府上一样显赫的王公贵胄,各府的主子们大体也都有三两个进宫赴宴,对门富察家的两个格格没了爹娘管束便拉着淳雅四处疯玩从这家窜到那家。齐布琛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