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青眼高歌俱未老 (第3/6页)
“那个顾贞观按理说才四十岁,学问也不错,可为何在内阁没几年就告归了啊?” “自古高才难通显,梁汾先生也是不愿流俗。” “放肆!” 老爷说完后走到公子身边,手指戳着地面轻声道:“这种话家里说说也就算了,可不能在宫里胡言乱语!这个吴兆骞年轻时就妄自尊大,为人狂傲自负,得罪了京里不少人,况且向来就不拘礼法,以为受了点儿委屈就胆敢在廷试时交白卷,这种大不敬的罪过依律都能判绞刑了,流放宁古塔那都是先帝爷仁慈!你以为他在关外就安分了?当初才到宁古塔没几天就敢给朝鲜节度使代写什么‘高丽王京赋’,原本还不至于困一辈子,现在是他自作自受!” “阿玛,吴兆骞的确是遭仇家诬陷才举家落难的,儿当年进国子监之前就听佩兰先生提起过,只是不如现在知道得那么详实。原本朝廷就自知做得太过,当初复试的初衷也是为了不枉杀一个举子,可真到了金殿上,却让应试的举子都戴着枷锁答卷,这是何道理?读书人最讲究气节二字,如此场面一气之下交了白卷也是在泄愤。吴家本在苏州松陵是书香世家,自从吴兆骞出了事,这十几年来为了少遭些罪,无论是京里还是关外都四处求人上下疏通,早已家财散尽一贫如洗了。宁古塔地处边陲气候恶劣,水土和江南大相径庭,如今一家妻儿都只能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梁汾先生这回亲自上京求到我们府上也是孤注一掷了,他方才告诉我,吴兆骞的小孙女儿去年冬天在雪地里冻死了,不过才和蓉儿一样大。阿玛,吴兆骞虽已上了年纪,可儿孙尚幼,实在不该平白受此牵连啊。您上回的话我仔细想过,成德却有欠思虑之处,可还是想难为您想想法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