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8  (第4/4页)
。    院试的惯例是大宗师独自看卷,看中谁便取谁。戴仁拿了崔燮的稿纸,回去坐在堂上细看了几遍,只觉其风格和府试略有不同:不那么恪守绳墨,处处有典,以章句为己言;文笔更洒脱,更倾向于磅礴议论,以气势压人的古文气概。    他便叫了迁安县训导过来问:“这学生县考的卷子在么?他县考的文章也是这风格么?回头给我调来,我要对着比较一下。”    训导看了卷面,恭敬地答道:“也跟这篇的风格差不多。他从前受过敝县大令指点,好融古文为时文,”说着又不禁替他说了句好话:“不过文章的格式规矩是不错的。”    戴御史并非要挑毛病,只是听那训导说他的文章是戚县令指导出来的,就想起了里那些清丽浅近的游记,不由笑道:“真是你们知县指点的?这两人文章差得也太多了,戚大令那个倒合是个十六岁的文秀童子所作,这文章反而像个老成端重人物的笔法。”    训导不敢非议上官,只站在一旁听着。    戴仁说笑了一句也就罢了,看着手里的墨卷说:“辞采不够缛丽,但议论纵横,转折奇崛。你看他时写禽兽,时写人,时引圣人……其势如山断云连,句句绾带前篇,上下浑然贯通,是难得一篇不以文字,而以篇法压人的文章。”    训导揣摩其意,带着几分喜色问道:“大人是看重这学生的?”    戴仁道:“我倒也想收他作个学生。可惜我明年就要卸了督学之职,他又是要拨进县学的,缘份浅啊。”    院试取中的生员中,一般前八成拨县,后二成留府,能拨进县学也就表明不只是要取他,名次应当也在前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