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六) (第6/20页)
谱,不是不可能发生,而是不可能输,也不可能出现齐磊所构想的这些情况。 因为在文化防御方面,我们天然的就有优势。 廖凡义也有些激动,“你太小瞧我们这些【守门人】了!” 此时,廖凡义又用到了一个传播学专用名词——守门人。 也叫把关人,同样是一个大众传播学概念。 按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它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的过滤器。 专业解释是: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所谓【门区】,是按“群体传播”划分,传播渠道来定义的。 比如,央妈的受众群体是全体国人。那只要是央妈的覆盖范围之内,都可以叫【门区】。 再比如,一个八卦小报,它的受众群体是什么,那它的【门区】就是这个范围。 整个定义的理解就是,假如一个信息如果想在一个【门区】的范围内传播,那么,它就必需要符合【门区】的群体价值观,或者被守门人甄别,过滤之后才能在门区内传播。 比如一条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信息,会被央妈过滤出【门区】无法传播。 比如一条经济信息无法在八卦周刊上传播,进入不了这个【门区】。 而负责过滤的,就是【守门人】,也就是审核。 但是,这个审核,与普通民众理解的还不一样。 民众认知的审核是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尺,一条新闻不犯法、不缺德,那就没问题。 但是,其实还有其它的过滤,就是群体价值观,还有文化上的过滤。 也就是说,可能民众认为没有问题的信息,而在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