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位置 (第3/8页)
是一天两天,是几十年。 但是现在呢?虽然东北还在向关里输血,但是没有从前那么满负荷运转了。 当然,这不是邀功,国家战略所至,且在困难时期,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贡献和职能,无分高下。 但是,这侧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如此庞大的产能输出,不管是资源,还是工业产品,需要多少人力成本?得多少人才能保障每天4000多车皮的输出? 所以,东北在改革之前是全国城市化比重最高的地区。无数个围绕工厂、林场、油田、煤矿而形成的城市拔地而起,也养活了一大批的城市人口。 可是突然之间,不需要东北再输血,或者输血输的少了,远超本地需求的产能无处释放,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开始显现,原本满载负荷的工厂、工人,却成了制约东北发展的累赘。 再加上东北的气候劣势、地域劣势、交通劣势,就如徐良所说的小脚贵妇,放不下包袱,也迈不开步子。 身为一个东北人,徐文良是看着它一步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而身为尚北的一把手,他着急,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可他不想迷迷糊糊的混完这一任,他想有所作为。 但着急有什么用?尚北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或者一届领导班子就可以改变的。 现在尚北,正如他所说,有些怀旧。 你能从它身上,在临近二十一世纪的1998年,看到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的影子。 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是百姓的精神面貌。 然而,在这样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年代,“怀旧”!可不是一个好字眼。与南方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