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二) (第2/15页)
K剩余部分大约1000万美元,返还给清政府,并在美国的监督下,成立了庚子奖学金。 并建立了包括清华大学等在内的,一批高等学府。 以至于,后世相当多的公知以及不明所以的文青,对于美国人的这个举动感激涕零,称之为善举。 殊不知,只不过是拿你的钱做你的人情,目的是文化投资。 唯一失算的是,老美不知道啊那一代年轻人已经被戊戌六君子死志救国之心唤醒。 “愿为谭嗣同!我以我血醒苍生!” 所以,这个套路没怎么见效果,绝大多数借庚子奖学金留美,以及清华等大学培养出来的少年志士,都投身救国运动之中。 等于钱白花了。 可是,如果把历史拉长,你就会发现,这笔钱一点没糟践,赚大了! 那一代人愿为谭嗣同,可是后来经由教育渠道出去,再被教育洗脑就不回来的可是多了去了。 所以,现在齐磊做一点布局早吗? 一点也不早,甚至晚了!! 对于齐磊所说的这些,廖凡义和董北国当然是清楚的。 只不过,他们不是重生者,没有那二十年的眼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即便知道,也是无从下手。 廖凡义问道:“这方面,你有想法?” 齐磊一笑,“有。” “不过,我这个想法的格局其实有点小。” 董北国一下就笑了,“那你说说,小在哪儿?” 齐磊:“相对于常规的,什么大国形象、历史文化传播,那些其实很遥远的。” “西方的普通老百姓哪会在意那么高深的东西?”呲牙一笑,“说话难听点的,漂亮国满打满算就两百年历史,他们本身就缺这个。自己的历史都没什么兴趣,何况你一个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