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章 眼界和格局 (第6/8页)
地人还只能从一个小小的精米加工厂起步的当口,就已经被董战林和大资本家们盯上了。而且,他不是想参与进来,而是要通吃。 董战林算了笔账,尚北大米的年产量在80万吨左右,也就是16亿斤优质大米。 如果这80万吨都由他的粮农集团运作销售,结合他先进的营销理念...... 好吧,其实所谓的营销理念很简单,把尚北大米运到东南亚,包装换牌子,再运回来,就是进口高端大米了。 以尚北米的品质,根本不用营销,就可以卖出天价。 从农民手里以不足一块钱的价格收米,经过加工、出口、国外精洗、包装、再进口,一套cao作下来,一块钱的米可以翻十倍,卖泰国香米的价格。 到时,他就可以和德盛,还有另外一家国外公司分钱了,每年最少也有50亿元的净利润。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么多。 龙江省、吉省周边,种植与尚北大米相同品种的大米,年产量在几百万吨之多。 虽然品质上与尚北大米有一些差距。可是,一旦尚北大米在他的手里打响了名声,有了销路,那其它地区同品种的米也势必要水涨船高。 要是...掺杂在尚北大米里一起销售呢? 到时候,行业标准是他的,尚北大米的统销权、品牌都是他的,那又是多大的利润? 可惜,这就是眼界的差距,也是格局的问题。 董战林、德盛有这个眼界,也有这个格局,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可是在尚北人眼里,却看不到这个生意,还以为他们一无所有。 所以,董战林才会下这么大的血本,找来了德盛,找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