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3 中东 (第3/5页)
反对意见,不接受联合国有关的第181号决议,但作为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力量,即便是紧邻着耶路撒冷的外约旦,也从未在耶路撒冷地区采取过行动,换句话说,阿拉伯人等于是口头上对181号决议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却未在实际行动上违反联合国的决议。而以色列一方呢?特拉维夫倒是在口头上接受了联合国的181号协议,并且,犹太人的确是从181号决议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得到了正式立国的机会,可他们却在实际上违反了联合国的决议,在耶路撒冷地区正面挑起了争端,且手段极其残忍。 戴尔亚辛惨案的爆发,令一些原本立场中立的联合国成员国改变了态度,他们也开始对新生的以色列表达了不满,同时,也对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表现出了同情。 在这个极其复杂敏感的时候,莫斯科自然需要就戴尔亚辛惨案表明自己的立场。 到了这个时候,莫斯科领导核心在针对以色列的问题上,也完全改变了当初的态度,包括斯大林同志在内,联盟的领导核心层,在立场上由当初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转变为反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力——注意,莫斯科的立场是,并不坚持反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但却反对刚刚宣布成立的以色列继续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尤其是反对犹太人对圣城耶路撒冷的觊觎。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耶路撒冷的问题要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加复杂,因而,在面对耶路撒冷的归属议题上,国际上各个国家的态度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在维克托前世的时候,即便是到了他重生前的那段岁月里,以色列已经接受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承认,但耶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