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0章 出去! (第2/6页)
所学校那么残破,政府大楼却气派非常。3000多万的投资,等于全镇一年半的财政收入,钱是这么花的吗? 这么大的工程,镇领导从中捞了多少? 还有,外地企业到大潼镇捐建教学楼,镇里是如何作梗,让企业不得已又拆了建好的教学楼? 一连串的疑问在网上被人提了出来,却没人回答。 网民的兴奋点迅速从“直升飞机拆楼”转移到“贫寒校舍和奢华大楼”上。嗅觉敏锐的媒体迅速跟进,想方设法调查大潼镇的各项资料。 地方媒体圈有两个潜规则:其一,本地媒体不监督本地,通俗点说就是本地媒体一般不报道本地负面新闻,特别是涉及官方的负面新闻(上头指令允许的除外);其二,地方媒体习惯性向下看,平行看,但不向上看,市级媒体关注本市,关注下辖县镇乡,但一般不会首发省级的消息,通俗点说就是极少“越级监督”(全国性热点除外)。 言而总之,大潼镇的事儿,四山本地大多保持沉默,但挡不住外地媒体特别是燕京媒体的关注。 4月30日,大潼镇相关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镇里工作人员统一口径——“不知情!” 拖字诀! 陈克在拖,大潼镇在拖,拖到“五一”假期,就能松一口气。 30号这天下午3点。 陈克交代一声,提前下班,开车上了去蜀都的高速公路。 陈克在大潼镇有房子,不过是临时住所,他的家在蜀都,老婆孩子也都在蜀都。 说起来,陈克这几年并不太如意。 他27岁当上大潼镇镇长,当初是想在基层镀镀金,然后往上跳的,所以老婆就留在了蜀都。 结果,谁也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