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 (第3/4页)

着不小的需求,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中国热主要是一些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儒家和道家学说与思想得到了知识界的认可,孔子儒学,老子道德经在欧洲获得了前所未有过的知名度,那就是中国货最好的软体广告。

    连带的就是丝绸、锦缎、瓷器、茶叶、漆器等诸多货物,在西方世界的畅销

    要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评判这一点,后世人完全可以把自己对法国意大利的名牌、奢饰品、服装、包包等等的热情等同于这个时代的欧洲人对中国货的推崇。那就很便于理解了。

    所以,每年对华贸易所产生的利润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年终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在东西方海上航线已经相对成熟的现在,当荷兰人退出对华贸易,两大牙又纷纷衰败的情况下,填补这一空缺者只能是英国这个后起之秀。

    在西方,完成了新阶级g后的英国人,水面力量迅速正常,成为了荷兰海上霸权的有力挑战者。如果对华贸易这块肥rou被英格兰拿去了,这一增一减,足以撬动西方政治格局的变化。

    偏偏荷兰人要想插入对华贸易,必须经过闽海王郑芝龙的认可。后者在东南沿海可是一手遮天

    议事厅里,二十九人面面相觑,都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坚持到底,不但自己不会得好,恐怕公司与郑芝龙的贸易途径也会彻底被掐灭吧

    历史上的荷兰人在失去了大员这个桥头堡之后,每次的对华贸易只能悄悄在厦门等闽省沿海港口进行秘密贸易,每次交易都要用重金贿赂当地的地方官员,才可以如意。

    而现在的郑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