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章原来是秦兵对决 (第3/4页)
方叛乱也基本绝迹。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冲突加剧,元朝、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打过长江、统一中国的情况,在此之前是见不到的,汉唐大抵都是往边疆外打的。 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边境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变强了。 明朝建国后在军事上首先是注重边备,防止胡骑南下,故将军队主力、粮草器械配置在北方防线。 不再像秦汉、隋唐那样,为了防止内地发生叛乱,在中原腹地设置巨大的仓群、武库,屯驻重兵,这反映出大明朝廷认为外患的危害要重于内乱。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缓和,内地割据、叛乱战争的减少,以及边境冲突的加剧,其原因主要是宋朝以来专制集权政体不断加强。 最高统治集团逐步把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大权收归中央,各地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辅之以“重文抑武”的政策,有效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使皇权日益巩固。 同时,上述变化也造成了大宋大明积贫积弱,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时处处被动的局面。 故而李自成等人进入河南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实在是山中无大王,猴子称大王了。 一旦有官军介入河南,他们便现了原形。 元朝到清中叶的内地战争里,阵地战的时间缩短,两支大军在某个地段长期城垒攻守的情况已不多见。 这个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里,势力较弱的一方往往采取流动作战、避实就虚的策略来保全自己,例如元末红巾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四处游击的战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