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九八章 费尔堡的危机 (第2/4页)
这样一来,无论敌人从何方发起攻击,只要靠近墙体企图登城,都会遭到来自左右两侧的火力打击。 其余三面城墙,除了并没有大门外,也都是同样的结构。 登楼而上就是第三层,这又是一座形制相仿,但向内收缩了一大圈的石质堡垒,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上层与下一层的每座凸角堡正好错开了位置,确保构成梯次火力。 费尔堡的总督府,就位于堡垒门楼的正后方,是一座二层独立堡垒,全部用大型石条砌筑而成。 而总督府后面,通向又一座独立堡垒,这座堡垒里面,是一座兵营建有足以供上千士兵居住的尖顶房屋。 这些房屋中,除了居所,还有仓库,而四角的最高处,是瞭望台。 城堡里面,兵营正前方的空地上,竖着一根旗杆,高高的旗杆顶上,一面尼德兰共和国的三色国旗正在风中凌乱…… 费尔堡知道,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是一座简单的砦城,后来,在旧址上几经重修,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1627年,他的前辈们以尼德兰省名热兰省将此城改名为“热兰遮城”zeelandia,直至1632年方始完成第一期堡底高台工程,在这座高台上,他们又花了近十年反复增筑,才终于建成了这么一座欧式“棱堡”。 尽管在旁人看来,这座可以容纳一千余名士兵的城堡已经十分坚固,但费尔堡还是不惜重金,拼命加固防御工事。 除此之外,他还派出船只前往巴达维亚紧急求援,不仅要求东印度公司评议会向大员紧急增兵,运送大量的火炮、弹药等物资,还要求派遣至少三艘以上大型盖伦炮船…… 费尔堡如此紧张的原因很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