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四一九章 风云突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九章 风云突变 (第2/4页)


    只因天主教神父们也随行到此宣教,才在此修建据点和教堂,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为了方便教化番民。m.zwWX.ORg

    1642年,尼德兰人势力膨胀,不断北上,乘西班牙人有事于吕宋,他们趁机攻占了鸡笼,并将西班牙人逐出淡水。

    之后,1644年春天,尼德兰人由大员运来大批建材和匠人,对“圣多明哥城”重新修葺,改名为“安东尼堡”。

    不过,由于汉人都将尼德兰人称为“红毛”或“红夷”,因而,此城被民间称为“红毛城”。

    尼德兰人是在1644年5月7日破土动工,奠下第一块基石的。

    除了石材,他们还用船只远道运来了大量的石灰与砖头,石灰的使用量非常大,达数千包之多。

    建造时,除了挖深地基外,他们使用了穹窿式的构造,证明他们有决心要建造一座非常坚固的城堡,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然而,在林啸看来,这种豪言壮语,恐怕连尼德兰人自己都不信。

    相比于棱堡,这种四方形的小型城堡,在热兵器时代,压根没什么防御性可言。

    不过,郑成功曾戏谑道,最好不要将它轰烂。

    因为,这座筑于山顶的主堡,非常适合登高望远。

    据郑成功说,他早年曾随父登临参观过这座城堡,站在主堡楼顶,可以远眺观音山和淡水河,东望大屯诸峰,西望汹涌大海,万千风云,尽收眼底。

    而黄昏时分,沧海、落日、红楼,交映成的绝美风景,令人叫绝,可以欣赏到难得的“日落黄昏,沧海浴日”的极佳景色……

    可是,眼下的林啸,却一点都没有郑成功的那份闲情逸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