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八章 番外 聊聊明朝的户籍1 (第3/4页)
,这可比今天的居委会、村民小组还要严密! 每一百十户编为一里,选出劳力多、产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他一百户划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户主叫甲首。 每里一百十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十年重新修订一回,其中住在城里的,地址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用这三者可以区分城市化的不同程度。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这个里呢,要派出里长一人,带着十名甲首,一共十一人去负担公差,每里十个甲,每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每十年一个轮回,正好遇上新一轮的人口普查。 这样,每年有九成的百姓就不必再受惊扰,保护了乡间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另外,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但是必须登记,带管在一百十户之下,叫做“畸零”。 那我是兴福寺的和尚,与世界无争,也有从业许可证度牒,那应该没事了吧?不行,你有没有耕地呢?有,还是几千亩,对不起,也得编入户籍! 只有没耕地的挂单和尚,才可免徭役,但也必须记录,也叫“畸零”。 有的朋友很推崇一种自由迁徙的生活,北京住住,不爽,到上海去;上海住住,不爽,到广州去……这种人,在明代有一个说法,叫做“流民”! “流民”太多的话,在现代是繁荣的标志,可那时,却是官员的耻辱! 因为老朱要追究,“为什么他们在你那里过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