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三四章 发展 (第4/7页)
亡西夏不易,但打赢没问题,毕竟本就给完西夏打乞和了,没道理现在连那都不如。所以不管怎么说,卢俊义只要参与过这场战争,那就有能有功劳。更何况他本就勇武,功劳不会小的。 当然卢俊义都是其次,主要的是他安排在卢俊义麾下的那些人,也能借这一仗有功劳,他在帮着使使劲,便能升任中下层军官,借此掌控更多的底层士兵。 毕竟大宋对于高级武将的防范在那里,位置高了反倒惹人注意,为数众多的中下层军官才是军中主力。所以掌控住这些人,才是主要的。 不过相比起高级将领,中下层军官的数目太多了些,保密工作当然是重中之重。派出去的都是经过专培训的,入了军中,再由他们发展结交,他肯定是不会直接管那么多人,也管不过来。而且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毕竟现在看来,大宋还有王朝气象,哪里会想着要造反,也不过是扩张一下影响力罢了。哪里都有自己的人,这才好做事么。 打仗对于国家的负担是非常大的,粮草物资的运送,拉一车过去得没半车。这是运输人吃马嚼的损耗,还有负责后勤供应的文武官员上下其手的结果。路好走是架车拉,不好走那可就是要人背,运力并不大。前方打仗的有十万,后边送东西的搞不好就得十五万,甚至二十万。 而且那些粮草物资,都是国家的积累,换到现在的赵佶当国,那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但即使这样,前线将士的日子也不好过,非常艰难。 大宋确实有钱,但是三冗的问题在那里,往正经地方用的钱并不多。 现在外部用兵,内部就要加大力度搜刮,逼的百姓没活路。要说赵佶少花点儿,或者不花,修了这么多年的园子停一停,其实也能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