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6小山村_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2/7页)

,如果表皮是黄白色则没有成熟,是黑色则表示成熟过度。

    而采收野生茯苓,那就更加复杂些,因为它们隐藏的更好。

    这个时候,需要在松林中观察松树生长状况和树桩周围的地面情况,找到茯苓的生长点后,使用铁制锥状探试器,进行刺探寻找、采挖。

    用铁锥探试器插入地下,在深10-20厘米处探感有块状物,拔出时见到有白色茯苓粉末,就可以挖掘、采收。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明程把这个法子学到后,就找铁匠打好了铁锥工具,这会儿用的还挺顺手。

    他带了一把特制的小锄头,也可以称之为药锄,方便携带和采挖,用这把小锄头,很快就挖出几个茯苓来,看着跟个黑疙瘩一样。

    这是鲜茯苓,之后还得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炮制,制成块状干茯苓后,这才是成品。

    野生的茯苓个头偏小,rou质紧实,而人工种植的则会更大点,rou质也没有那么紧实,在市场上,野生茯苓的价钱,是要比人工种植的茯苓高一些的。

    高明程一路走,一路采挖,没多久,装茯苓的袋子就先装满了,而装灵芝的袋子则只有半袋,显得轻飘飘的。

    唔,看来下回得多带几个袋子来,反正他扛得起!

    一路跑着下山去,回到家中后,先把灵芝倒在竹筛中晾晒,这个好处理,去除腐木和泥土后,晒干即可。

    茯苓就复杂多了,它有两种炮制的方式,一种是生晒,一种是熟晒。

    生晒之前,需要将茯苓洗干净,然后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或麻袋盖严,使之发汗,析出水分,再摊开晾干后反复堆盖,至表皮皱缩呈褐色时,就用刀剥下外表黑皮,选一个晴天,把茯苓切成小块,将切出来的白块,赤块分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