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节 (第4/7页)
人看病诊治,有学徒忙前忙后的抓药、熬药,一溜的小灶、药罐和热气蒸腾,各种药味弥漫开来。 这些名医都是中医大家,有擅长诊脉的,有擅长针灸的,也有擅长接骨的,各有各的拿手绝活,许多身怀恶疾者,纷纷找上门来。 轻者药到病除,重者病情减轻。 还有专门走大宗交易的药材行,吆喝声、算盘声、报帐声,声声不绝。 至于西药和医疗器械区,则安静一些,如今西药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些生产基础西药的生产线,都是这几年才陆续开设投产的。 这个区域的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贵! 肖金峰是头一次来参加药交会,听了高明程的意见,把整个药交会的区域都逛了一遍,增长了见闻。 回到租赁的摊子那儿,高明程正在做生意,他便站在旁边看着。 买家要的是黄栀子,价格是一块五一斤,并且开口说有多少货,就要多少货。 黄栀子高明程的收购价一开始是四毛钱一斤,后面数量少了,倒是涨到五毛了,但那会儿是湿的,而现在则是干的。不过黄栀子含水量不高,杀青晒干后,重量还行。现在卖到一块五一斤,其中的利润还是不错的,而其他的药材,利润也大致如此。 倘若量少,那就不划算,但量多,这一趟就赚的不少了。 再说了,高明程的药材,有一半是他自己在山里弄到的,这部分就是纯赚。 肖金峰的货中,也是有黄栀子的,因为黄栀子适合在他们县城生长,每个村子,都或多或少的长着一些野生的黄栀子树。 并且在市区领导的安排下,已经开始发展了人工种植黄栀子的产业,使得如今货源较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