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攻克石城(四) (第3/5页)
,可以轻松的击溃一百名手持相同武器的未列阵的敌军。 此时,他的旗队长陈京成又第三次高呼了一声“杀”,他和旗队中其他的军士一样,用最声嘶力竭的声音也高呼“杀”,他明显的看到,他们的这一声呼喝,很明显的让对方的气势弱了三分,就连冲击的速度也开始慢了半拍。 第三声“杀”字代表着即将与敌军短兵相接,他不用看也知道,血腥的rou搏战即将要到来! 他此时手中紧紧的持着自己心爱的长枪,这杆长枪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此枪长约一丈五尺,枪身由经过多次晾晒的坚硬竹子所制,在枪的最前方是按照严亦飞的要求,特意装上了打制出来,长约一尺五寸的铁质枪头,这样可以避免枪身被轻易的砍断。 提起这杆长枪就不得不提戚家军的三大抗倭利器,而这其中的第一种利器,就是“戚家枪”。 当然,这“戚家枪”之利,并非全在这枪本身,更在于那用枪的技巧。 戚继光曾在他的著作《纪效新书》中提及枪法道:“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盖有之矣,或秘焉而不传,传之而失其真,是以行于世者卒皆沙家、马家之流。” 戚继光极为推崇宋代的杨家枪法,杨家枪法又称“梨花枪”法。因为杨家枪法在握持时“手执枪根”,也就是长枪的末端,所以“出枪甚长”,同时也最为符合“枪扎一条线”,即“中平枪法”的特征,“有虚实,有奇正”,令人难以抵挡。 他也因此感慨杨家枪威力无匹,认为“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这其中的缘由,在于自小接受军事教育的戚继光深知练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