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节 冬小麦(1) (第2/4页)
坊,借助水力,将小麦磨成粉。 这个技术,并非是什么高科技。 墨家的科学家们,只用三天就搞定了。 现在,在少府的库房中。已经堆积了数百斤刚刚磨出来的面粉。 少府的厨令衙门中的数百位厨师,正奉着刘彻的命令,日以继夜的研究,怎么把面粉变成面条、包子、馍馍甚至饺子。 这些暂时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但一点都不妨碍,刘彻准备推行冬小麦种植的决心。 毕竟,比起粟米来,麦子是前途更光明的作物。 粟米的产量,在农业社会时代的极限,已经快要到达。 而小麦则潜力无限! 同样一亩土地。即使是在如今,小麦的产量也比粟米高! 更何况,麦子比粟米,对水的需求要低。 当然相对的。小麦需要更加科学的种植规划以及照料。 想跟种粟米一样,一个家庭五口人就能照料百亩土地,几乎不太可能。 这也是西汉以后。中国再也没有谁提什么‘一夫五口治百田’模式的原因。 只是,相对于目前来说。想要推广冬小麦,对于刘彻以及汉室政权。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摆在刘彻面前的难题就是:老百姓拒绝接受小麦成为主食。 在这个时代的关中,粮食是分等级的。 第一等的是高粱米,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百姓,只能在过节时吃上一点。 第二等就是粟米,是百姓的主食。 第三等的是小麦,愿意吃小麦饭的人,在关中只有最穷的农民。 其他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