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一节 帝国主义(2) (第7/8页)
模式,很适合汉室目前的情况。 当然了,大规模普及,那是做梦,未来几十年,都可能只能限定在上林苑里。 教育事业,永远是最烧钱的工作。 尤其是在这西元前的世界,养一个脱产的男孩子,可能需要四户甚至五户人家的财力来供养。 这思贤苑的这个学塾,成立不过一年半,就吞掉了十万钱。 平均每个孩子一年消耗千钱的资源。 这还是老师与学校用地完全免费的情况。 但是,未来的汉室军队,必然是职业化、专业化的。 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加入其中。 虽然现在的汉室天下,就算是儒家,大部分也是尚武成风。 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有着军方背景。 只是,想要让这些知识分子去军队,从基层的队率、屯长甚至什长干起。 那就真是强人所难。 而且,也不现实。 这些精英教育模板下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虽然也有草包、庸才,但是精英教育制度下,只要成才,基本都是人杰。 这样的人才去做个什长、队率,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但,军队里,最关键的位置,却是低级军官! 这就好比一台精密的机器,控制系统和计算系统固然很重要,但机器里那一个个不起眼的螺丝钉与传动结构,也同样重要。 一个优秀的将军,要是没有得力的底层军官配合和辅助,他能干什么? 当然了,对刘彻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会绝对忠诚于他,对他的命令不打折扣的执行的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