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1) (第3/6页)
制造。 据说,大黄弩的设计工作,他也在其中掺了一脚。 因此,刘彻能把他挖过来,费的力气真不小! 刘彻将其挖过来,是希望其继续改进大黄弩,最好能达到宋朝时的神臂弓的程度。 因为此时的大黄弩,强力是很强力了。 但奈何太过于高大上,十石的拉力,限制了大黄弩的发挥。 相较而言,宋代的神臂弓无论是制造还是保养、使用都很平民化,至少,北宋军队中许多接受过训练的士兵,就能熟练的使用。 不像大黄弩,非猛将勇士,根本连铉都拉不动! 而另外几人,则是摆弄金属的行家。 譬如一个叫郑大的工匠,是专门给少府制造的宝剑以及宝刀淬火的牛人。 又如一个叫张力的工匠,一岁炒钢将近五百斤,被少府奉为圭壁。(注1) 而刘彻看重的却不是他们淬火有多少牛逼,或者炒钢效率有多高。 刘彻看重的是他们的经验。 在后世,材料学是工业的基础之一。 而板甲的突破,恰恰需要有着材料学的支撑。 不然,锻压不出合格的板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彻心里想着:“杨子重啊杨子重,你什么来呢?” 刚回到行宫,王道就过来禀报:“殿下,您要奴婢找的人,奴婢已经找到了,此刻,正在外面候着!” 刘彻闻言,大喜,连忙道:“快请!” 脸上也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前世,杨毅杨子重与他这个倒霉的河间王之间的交情,可谓是很深厚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两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 一个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墨家子弟,一个是被弟弟嫌弃,诸侯疏远的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