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与刀_第190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08章 (第3/3页)

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子贡并没有直接询问孔子是否会帮助卫国的国君,而是以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询问。

    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第三子,被孤竹君立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他的哥哥,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伯夷拒而不受。

    伯夷的理由是——以父命为尊。叔齐的理由是——长幼有序。

    孔子的回答是:“求仁得仁,又何怨。”

    于是子贡就明白了:孔子高度赞扬了伯夷、叔齐的谦让,说明了他非常不满卫君父子的争权夺利,子与父争、父与子争都于礼不合,所以不愿意帮。

    典故在刘勉的脑海中回响时,他就明白了屠远的意思。

    孔子讲究的是礼,那对于屠远这样的将军来说,对于他这样的上校参谋来说,对于联邦所有的指挥官和参谋们来说,又应该讲究的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帝国和联邦当然不适用于上兵伐谋的本意,其次伐交更是主和派才会提倡的用兵之道。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才是联邦真正需要的用兵之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联邦就要像是骥星河这个老匹夫一样,一路莽着战斗。

    上兵伐谋的谋略,对于屠远、刘勉这样的人来说,就是应用在‘其次伐兵’之中的各种战略、战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